• 欢迎访问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学院新闻

“青山绿水埋忠骨 英魂赓续红色情”--国际教育学院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7日 作者: 访问次数:[]

为深入学习红色精神,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尊敬,进一步学习与继承革命精神,到达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后,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烈士纪念碑下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敬献花篮后,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鞠躬表达敬意。

本地行程的第二站是鄂豫皖首府苏区革命博物馆。整个展厅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序厅、第一部分大别风雷星火燎原、第二部分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第三部分红色苏区共铸辉煌、第四部分红色土地坚苦卓绝、第五部分江淮抗战中流砥柱、第六部分中原突围铁流千里、第七部分千里跃进伟大壮举和结尾厅将星璀璨。

鄂豫皖既是红军的摇篮,也是将军的摇篮。在这里不仅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贺龙、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战斗足迹。也诞生了两位共和国主席,走出了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李德生、洪学智等469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

我们在部队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展馆的第一部分到第七部分。从初级的小米加步枪到引人瞩目的飞机,以及陈列的老一辈革命者的各种遗物:军衣、手榴弹、草鞋,这一切无不显现出硝烟弥漫的革命场景。各展区于展厅,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字真实的向我们再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中原突围、革命军队的发展使大家感受到先烈们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英雄气概。

大家认真聆听了解说员讲述的革命先烈创建革命根据地、实现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革命历史故事,观看了大量的革命史料和文献资料。大家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前驻足,深切感受鄂豫皖人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气概。

最后,国际教育社会实践团队有幸请到红军战士刘名榜爷爷的后代刘友韬,听他讲述了革命时期的许多故事,简短的语言却让同学们对红军的抗战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同学们从革命先烈后代的视角进一步学习了党史。大家纷纷表示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把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努力,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上一条:“追随初心进田铺 将军故里忆将军”--国际教育学院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四) 下一条:“红色记忆--信阳之行”--国际教育学院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