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部分学子选择冲到战“疫”前线,用专业热情的志愿服务筑起了防疫青春长城,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20级物流管理(霍尔姆斯)02班的张一帆同学所在乡镇实行封村封路严格管理的疫情防控措施,每个村庄仅留一处疫情防控卡点作为出入口,且需要24小时专人把守。张一帆同学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到村庄卡点请求加入疫情防控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作为疫情防控的年轻力量发光发热,在村口卡点站岗,检查出入人员健康码,测温登记,挨家挨户排查疫苗接种情况,监督出入人员戴口罩,彰显了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七月初,现就读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9级ACCA06班的返乡大学生秦东轩,来到上街区工业路街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暑假可太充实了,别的同学四年的社会实践都不一定有我这一次体会得多!”
“通过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安全,也体会到了当代青年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希望我的积极行动可以感召更多青少年热心公益,奉献社会。这个暑假非常充实,能够加入大家一起守卫家园,我感到非常光荣!”

伴随着暴雨灾害和新一轮的疫情接踵而至,秦东轩没有退缩,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区防汛救灾和抗击疫情工作中。“在这,我第一次骑三轮运送物资,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雨,第一次深切的体会到大水无情,第一次背了防洪沙袋,第一次看到那么长的核酸检测队伍,第一次穿上了隔离服,第一次知道中暑是什么感觉......”

暴雨发生后,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搬运防汛物资,认真排查隐患点,用手去抠开堵住的下水道箅子,用瘦弱的肩膀扛运沙袋,并日夜值守在隐患点,提醒往来居民绕行。

新一轮疫情来袭时,他穿上红马甲,拿起额温枪,主动到小区门口值守卡点,严守门禁。他在每一次全员检测工作中主动请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信息登记处人数不够时他加入登记的队伍,精准登记每一位前来检测居民的信息,确保核酸检测真正做到不落一户;当他看到维持秩序的人手有些短缺时,他立刻加入维持秩序的队伍中,化身移动“小喇叭”,不断提醒前来检测的居民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信息采集员人数不够时他来到信息采集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地采集好每一位居民的信息,遇到年龄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的居民,他就切换模式进行身份证录入信息;遇到忘记带身份证的居民,他耐心地询问居民相关信息,信息录入快速、准确......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炎炎烈日下,汗水早已打湿了他的衣服,戴橡胶手套时间过长导致皮肤过敏,非常不适,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丝毫没有退缩。摘掉手套,他的双手由于长时间的浸泡多处掉皮,可他只是拿起酒精消了消毒,稍作休息后便又投入了检测后的消杀工作。
工作间隙,他跑回办事处找到负责后勤的大姐询问有没有治腹泻的药,这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由于中暑导致肠胃不适多日,大家纷纷劝他休息一下,可是他却在吃了药之后的第二天就又满脸坚毅的站在了大家面前。

防疫战斗还在继续,防汛工作接踵而来,这个可爱的“大男孩”用稚嫩的肩膀在战“疫”前线筑起了一道青春的长城,在防汛一线为社区居民遮风挡雨,正如一位居民所言:“东轩这孩子,他有青春最美的模样。”(图文来源:正观上街)
在抗击疫情这场严峻斗争中,广大青年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社区防控一线,有他们的身影;物资运输保障,有他们的汗水;心理疏导支持,有他们的温馨……当代大学生志愿者要勇担时代使命,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展作为、作贡献,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